子是低抗壓草莓族?!

貓咪也要適時舒壓才能遠離疾病

broken image

你有沒有發現,貓咪有時候會突然變得不愛吃飯、常常躲起來,甚至開始在家裡亂尿?這些行為變化,可能不是牠在鬧脾氣,而是因為「壓力」影響了牠的身心健康!

我們常以為貓咪是獨立、無憂無慮的動物,反正牠們一天睡上十幾個小時,應該沒什麼煩惱吧?但其實,貓咪是非常敏感的生物,牠們會因環境變化、社交互動,甚至是我們的情緒而感受到壓力。當壓力變成長期困擾,可能會對貓咪的健康造成嚴重影響,包括免疫力下降、泌尿系統疾病、皮膚問題等。

今天,我們就來聊聊貓咪的壓力來源、不同類型的壓力如何影響身體,最重要的是,身為飼主的我們能做些什麼,來讓貓咪的生活更舒適、安心。

broken image

1. 貓咪為什麼這麼容易有壓力?

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貓咪,那就是「控制狂」!貓咪天生領域性強,對環境非常敏感,任何微小的變化都可能讓牠們感到不安。

以下是幾個常見的壓力來源:

  • 資源不足:貓咪需要一套「專屬」的資源,例如貓砂盆、食物碗、躲藏空間。如果家裡貓咪太多,資源分配不均,可能會讓某些貓感到壓力。
  • 環境變化:搬家、重新裝潢、家裡添購新家具,甚至只是換個貓砂品牌,都可能讓貓咪緊張不安。
  • 社交壓力:家裡新來了一隻貓或狗、一位訪客,甚至是嬰兒,這對貓咪來說可能是一場惡夢。如果家裡原本已經有多貓,貓與貓之間的關係也可能是潛在的壓力來源。
  • 醫療相關:去獸醫院對許多貓咪來說簡直是世界末日,陌生的環境、奇怪的氣味、被陌生人觸碰,這些都會讓貓咪極度焦慮。
broken image


2. 壓力 vs. 痛苦:差在哪裡?

我們常聽到「壓力」這個詞,但你知道嗎?壓力其實有兩種:

✅ 壓力(Stress):這是貓咪對環境變化的正常反應。例如聽到雷聲時,貓咪可能會警戒地豎起耳朵,這是短暫的壓力反應,通常過一會兒就能恢復。

❌ 痛苦(Distress):當壓力長期存在,並且超過貓咪的承受範圍,就會變成痛苦,影響健康。長期處於痛苦狀態的貓,可能會出現食慾不振、過度舔毛、甚至行為異常。

broken image

3. 急性壓力 vs. 慢性壓力:對貓咪的影響

急性壓力(Acute Stress)

這是一種短暫的壓力反應,像是遇到突如其來的巨響、被陌生人抱起,或被帶去獸醫院。急性壓力會導致貓咪瞳孔放大、耳朵向後貼、肌肉緊繃,甚至發出低吼或嘶嘶聲。

這類壓力通常在事件結束後不久就能恢復,不會對貓咪的健康造成太大影響。

慢性壓力(Chronic Stress)

當壓力長時間存在,例如生活環境持續動盪,或家中有貓咪經常受到其他貓的欺負,這種慢性壓力會逐漸影響身心健康。長期壓力可能導致:

  • 免疫力下降與傳染病風險增加:

壓力會降低貓咪的免疫功能,使其更容易感染各種傳染病,例如上呼吸道感染(URI)(如皰疹病毒、卡里西病毒)。

壓力也可能導致貓愛滋病(FIV)與貓白血病(FeLV)病毒感染風險增加,因為免疫力下降讓這些病毒更容易在貓群中傳播。

受壓力影響的貓咪更容易出現口炎、牙齦炎等慢性發炎問題。

  • 特發性膀胱炎(FIC):長期壓力會導致膀胱壁發炎,造成頻尿、血尿和疼痛。
  • 2型糖尿病(T2D):壓力會影響胰島素的分泌與代謝,使貓咪更容易罹患糖尿病。
  • 甲狀腺功能亢進:壓力激素可能會增加各種組織(包括心臟)對腎上腺素的敏感性進而引發自體免疫疾病,雖然甲狀腺功能亢進的有效控制率可達83~99%,但比起甲狀腺亢進本身,其所衍生的「併發症」,如,腎臟病、心臟病、糖尿病、腸道疾病等,更有可能對貓咪性命產生威脅。
  • 胃腸道問題:壓力可能引起嘔吐、腹瀉或便秘,如腸道過敏綜合症(IBS)。
  • 皮膚問題:長期焦慮可能讓貓咪產生心因性皮膚疾病或異位性皮膚炎,導致搔癢和過度梳理。
broken image


4. 如何幫助貓咪減壓?
現在問題來了,我們可以怎麼做,讓貓咪的壓力降到最低呢?

🐾 提供豐富的資源

  • 貓咪關鍵資源,如餵食區(貓口數N+1)、飲水站(N)、排泄區(貓族群數S+1)、休息區(讓貓選擇)、躲藏處(N)、高處(N)、貓抓板(N)、玩具(任意)要充足。
  • 除確保貓咪關鍵資源充足外,擺放要分散配置,如每層樓至少一個貓砂盆,勿集中多並排擺放,且務必考量逃生出入口,讓資源容易取得且使用起來感到安全。

🐾 避免環境過度變化

  • 避免頻繁搬家或變動家具,讓貓咪對環境與氣味保持熟悉與安全感。
  • 如果必須變動家具或更改貓咪資源,請逐步更換,先同時保留新舊家具或資源(飼料或貓砂更換亦採取相同原則,逐步改變新舊混合比例),待熟悉後再將舊家具或資源移除。

🐾 減少社交壓力

  • 貓咪並不是天生的群居者,因此,當家裡來了訪客,甚或加入新成員(貓、狗、人類)時,對貓咪會來說都是一場生活鉅變,如何才能夠幫助她們建立起和諧的關係:
  • 訪客:不要強迫貓咪與訪客互動,並提醒訪客避免直視並保持被動,讓貓咪自己決定是否願意接近與探索。當貓咪主動接近時則請訪客提供貓咪喜歡的零食,讓貓咪對訪客產生正向連結。
  • 新生兒:當家裡多了新生兒,請盡可能保持與貓原本的互動。如果貓咪感到好奇,請允許她嗅聞或調查嬰兒,但請在監視像讓她們進行互動,並獎勵貓在新生兒周圍表現得冷靜;如果貓咪感到害怕,請尊重她選擇離開或躲藏,再逐漸以「系統減敏」搭配「反條件反射」的原則,漸進式創造正向連結。
  • 新貓:參考「將新貓引入多貓家庭的6個步驟」,掌握「系統減敏(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)」搭配「反條件反射(Counter-Conditioning)」的原則,確實掌握從味覺、視覺、再到實際面對面接觸的漸進方式並於每個階段創造正向連結,確保新成員和原住民貓能夠和睦相處,建立起彼此的信任和情感。

🐾 讓就醫變得不那麼可怕

一樣掌握「系統減敏(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)」搭配「反條件反射(Counter-Conditioning)」的原則,即不管是就醫前的「讓貓咪主動進入並適應外出籠」、「讓貓咪自在乘車」;就醫中的「幫助貓咪在就診期間減壓」;就醫後的「配合醫囑居家照護貓咪」等醫療相關處置,都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創造正向連結,讓貓咪不知不覺、無痛無壓面對任何處置。

🐾 提供情緒保健品或費洛蒙

  • 請獸醫建議情緒保健品,如L-茶氨酸、酪蛋白。
  • 使用插電式或噴霧式費洛蒙(如Feliway)幫助貓咪放鬆情緒。




結論:當個懂貓的好奴才

貓咪不會直接告訴你牠壓力大,但牠們的行為卻在默默傳遞訊息。如果你的貓咪變得暴躁、食慾下降、或是開始亂尿,千萬不要覺得是「故意報復」,這可能是牠在求救!

我們作為貓咪的飼主,應該學習如何創造一個安心的環境,幫助貓咪減少壓力,讓牠們能夠真正享受舒適、快樂的生活。畢竟,快樂的貓,才是健康的貓!